高中生如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发布时间:2014-12-18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148

  心理学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力量,有来自个体心理本身的因素称为内因,也有来自个体心理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环境、教育等)称为外因。内因是心理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挥作用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应当从自我调适入手。

  所谓自我调适就是指:人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身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进行调整的过程。

  中学生在自我调适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了解环境,接受环境,顺应环境

  要想适应环境,首先要了解环境,要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自身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接受环境,如果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就要坦然接受,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消极看法。在接受环境的同时,调整自己去顺应环境。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是社会的,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所以良好人际关系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水平,充分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

  三、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

  当一个人处于心理平衡状态时,实际上就是处于与社会的适应状态之中;反之,一个人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也就意味着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状态被打破了。自我评价的客观与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良好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与环境、周围人的协调,所以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身的不足和优点,更好适应社会。

  平衡也好,适应也好,都反映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一种协调、安宁、相宜相适的状态。在不断变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测一测你的适应能力:

  1.与朋友吵架后,我总是很难恢复平静的心态。

  2.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也会在我心目中掀起波澜。

  3.对于不喜欢的老师,我很难与其相处。

  4.对于我不喜欢的课程,我无论如何也学不好。

  5.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不能很快与周围的人相识。

  6.天气的变化经常影响我的情绪。

  7.我常常觉得自己对身边的一切无能为力。

  8.我在家庭中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提示  如果以上问题大多数你答“是“,暗示你目前适应性上还有待努力提高哦。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