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看辩论赛

发布时间:2015-01-1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004

  心理老师肖婧:辩论赛非常考验参赛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看着参赛同学在赛场上神情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那股认真劲头不亚于参加一场考试。随着赛程的推进,场面越发热烈起来,真是一场唇枪舌剑!有的选手由于太紧张,卡壳了。心理学家称这种停顿现象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指信息(知识)在大脑中已被储存但临场却不能被正确地检索、提取,出现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其实,人类的思维过程的本质上是对知识的检索过程,有人称其为知识激活。不管是在辩论场、课堂、考场、面试等场合,都需要人们迅速提取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才能够有效进行思维。

  明确了人类思维运行机制这一原理,想要克服“舌尖现象“,其实不难:一方面平时要注意对知识的积累,知识要丰富、熟练(不需要回忆、核对、提示)、清晰(不是若隐若现或与其它知识混淆)、稳定,这样便可以在大脑中迅速检索到大量可用于解释或应对当前问题的知识,思维便能够变得敏捷、流畅起来;另一方面,要去思考,概括,形成更上位的更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概括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样思维时所用的知识比较抽象、概括、有一般化意义,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如果在此基础上,大脑能够检索到其他人尚未检索到的知识或组合,那么就表现为思维的新颖性、创新性。总而言之,“书到用时方恨少“并不仅仅是一句感叹,更是一种劝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