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一方精神空地

发布时间:2015-02-0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020

  物欲横流,世事纷繁,物质渐渐攀上了生活的制高点,而那能饱览精神生活美点的视野却被物质挤得寸尺难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去何方寻找精神生活的美点?故需辟一方精神空地,还一个发现美的自由视野。

  物欲横流满,精神空地乏。物欲就如汹涌的洪水将人们冲进精神盲人的渊薮,满眼是利益二字却对精神美点“亡目“。物欲亦似醉人的桮杓,利令智昏令人们成了精神美点之白痴。且看当下,高校乱开专业,一切向“钱“看,逐利冲动之下是学生就业时的哀鸿遍野;北大高材生行窃,终将自己送入铁窗,法学院研究生的光辉终是没能驱散物欲阴霾;打虎拍蝇的伟绩之下,是一颗颗被利欲熏染过的不堪之心,物欲利欲终让位位高官将双手伸进百姓的腰包。此类种种,都诉说着精神空地在物欲的无限扩张中夭折而湮灭无闻,而发现精神生活之美的视野也愈加受限。

  精神空地辟,自由视野还。面对精神空地的步步沦陷,人们确实该辟一方精神空地,葆有那发现精神美点的自由视野。当下社会,人们往往放任自己在春风得意中走马,在艰难困顿中蹒跚,放任物欲操纵自己,也愈发丧失了发现精神美点的先决条件。蒙田曾说:“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失的光阴。“时光匆匆,为何仅浪费在追名逐利中?应辟精神之空地,以时间的有效利用,发现美,享受美,乃至此生不付之东流留有遗憾。

  物质包袱卸,美点自然还。推开发现美点大门的助力便是卸下身上的物质包袱,这样便有如拆去精神屋前的违章物质建筑,辟出一方精神空地。卸下物质之包袱,采菊东篱后,悠然中亦能见南山之壮美;回归农村后,找回自信之美,创出名画《播种者》。正如余秋雨所说:“我们总是心机太深;权谋太重,黑箱太大,对什么都装饰太多。“确实,装饰太多,背负太多,溃靡之中早被压得无法喘息。故狠刹物欲之风后,发现美点的视野自然还复来。

  我们的生活太狭仄了,使我们对于精神生活的美点,不能得到一个自由的视野。为此,卸下物欲包袱,辟一方精神空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