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成功目标

发布时间:2015-03-04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999

  漫漫人生,最难的恐怕莫过于认识自己。想想自己这近三十年走过的许多弯路,看看周围那么多人苦苦奋斗却收效甚微,我想到了爱因斯坦16岁时,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下的一篇作文《我未来的计划》: “如果我有幸而成功地通过了考试,我打算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我将在那里读上四年,学习物理和数学。我希望我能够当上自然科学的上述那些学科的教授,研究其理论部分。“

  “我订此计划的理由如下:首先我个人的个性适合于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而缺乏幻想和实际工作才能。同时,我的愿望也在于此,它促使我下了这样的决心,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人总是喜欢做他有才能的那一方面的事情。还有一个原因,科学工作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令我十分向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爱因斯坦确实是通过认真剖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给自己确立了成才的目标和计划。实际上,从他一生追求科学事业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来看,可以说他的这一“未来计划“是非常成功的。

  然而,生活中许多奋斗者的人生目标与他们的个性特长往往相去甚远,最终导致了成功属于少数人。因为,人的才能,具有质的多样性与量的差异性,这种差别是由天赋素质、后天实践与主观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的。成功者往往是在最佳才能得到较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扬长避短走向成功的。因此,任何人选择自己的成才目标应适合自己的个性与最佳才能。如果能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成才计划和目标,其实无异于实现了目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成才计划的适己性能够提高成功的几率。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认识自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西方思想家们认为它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郭沫若的最初计划是学医,后来发现学医并不是自己的最佳兴趣点;歌德曾经一直认为自己有造型艺术的才能,后来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瑞格最早选择当一名体育专家,后改为自己擅长的化学研究。可见“认识自己“是人一生都在进行的,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认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人,在某个领域里,作出了超人的努力,可最后还是落在别人后面;在另一个领域里,有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往往还是走不到人前。这些人只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却忘记了人可以对目标进行动态调节,忘记了有时需要半途而废以避免浪费过多的精力。

  所以,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和最佳才能。在奋斗过程中,认识和发现它,并有意地发展和增加它。因此不妨在制定目标之前花时间认真思考一下:

  1.我有什么才干和天赋?什么东西我能做得最出色?

  2.我的激情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东西特别使我内心激动,使我分外有冲动去完成?

  3.我的经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能够给我特别的洞察力、经验和能力?我能够做出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4.我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记下任何可能对我的机遇产生影响的东西。

  这样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动态调节,在强化或否定中重新调整,最后找出自己的特长并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相信经过努力拼搏,成功会向你招手。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