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被禁背后看“中国式”内讧

发布时间:2015-03-1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271

  央视辞职记者柴静自费近100万元打造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这个视频更是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点击量爆表,微博、微信刷屏居首位。然而,今日却听说《穹顶之下》在一些网站被禁播了,关于《穹顶之下》大量数据造假和知识水平过低的传言更是扑面而来。

  《穹顶之下》究竟对中国治理雾霾有什么帮助?它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低科技“水平作品吗?我们不敢胡乱去揣测它被禁播的原因,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中国式“的内讧。

  不得不承认《穹顶之下》对人们所起到的警示作用,它让人们对雾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从“雾霾对身体健康有害“到“雾霾是有危险的“,《穹顶之下》通过对雾霾进行科学普及,这样一来,对环境治理可能会更有利。但它又确有弊病,最大的不妥就是太过直白和尖锐,矛头直接社会高层。很大一部分人在得到“空气不好都是上面的错“的心理暗示后,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穹顶之下》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作品,似乎将重心放错了,它真正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将人们引导进入一个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里。而这一点,我只在片尾的一小段时间里看到了。或许柴静是想借舆论的力量给社会高层施压,迫使他们采取行动。但不得不说她是高估了中国民众的认知能力,在10条评论里,有8条都是心疼她的钱,有2条痛骂政府和中石化。而认为“改变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的人,几乎是没有的。

  我很能理解在高位的官员们被要求GDP和环境指数同时增长的无奈,以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看,它们只能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了。但是你看,一有人吃不饱穿不暖就要被骂,北京一看不见太阳蓝天就要被吐槽,所以很难办吧。在视频中,印象很深刻的有这样一个情节,说是造假的汽车产商可怜巴巴的告诉人家,别家都造假我没法做真,否则就亏大了,糊不了口养不了家啊......你看,那边一边有人抱怨“我看不见你的脸“,另一边又有人在苦逼哈哈的说着“不得已“,不讧才怪呢。

  我不相信网上流传的所谓“造假“说,毕竟《穹顶之下》中的每一份数据都注明出处。但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们就不能保证这些数据被利用的全面,还是说是“断章取义“。

  《穹顶之下》带给我的更多是震撼,同样的,我相信柴静和她这么多年来身为记者的职业素养,她真诚地把她所发现的,所看见,所认识的全部展现给我们,希望我们都能和她一样感同身受。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她的素养和深刻认识。这样一部直指政府的片子,可能让一些深受其害的底层人民心生怨恨,由原本只能恨环境糟糕的无奈到无处可伐的怒气冲冲,是极有可能引发动荡的。现阶段的社会状况就是这样,无论是行动上的缺乏实力还是思想上的缺乏觉悟,都无法让理想主义成为现实。

  我相信,《穹顶之下》只是一个开始,它在环境问题的认识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中国人虽然爱“内讧“,但“讧“是因为思想上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刻。有认识,就会有改变。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