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中学生用手机越来越上瘾已经受到心理专家的关注,大连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黄鹤介绍,目前这样的来访者有大大增多的趋向。
正在一所学校读初三的女生小淑就是其中之一。小淑的妈妈说,孩子上初中后,离家远了,家里不放心,给她买了部手机,好随时知道她的情况。这一目的虽然达到了,但一些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她成天发短信,拨打一些娱乐节目公布的电话,上网下载铃声,经常一边吃晚饭一边忙活,怎么说她也不听。“小淑的妈妈说。更让妈妈担心的是,偶尔气急没收女儿的手机,她就会因为着急而歇斯底里,让家长很害怕。
直接促成妈妈带女儿进行心理咨询的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因为在网上公布手机号码,小淑结交了一些异性朋友,其中一位要求和她见面,然后在酒店开了房间,机灵的小淑及时逃走了。“手机竟然能伤害到孩子,我真后悔当初给她买手机。“妈妈说。
小淑也愿意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戒掉“手机瘾“,因为她自己已经到了没有手机就感觉没有着落,已经大大影响了学习,“我明年就要考高中,我自己也很着急。“
一位初一的男生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来咨询的,他的手机费用每月已经达到150元,比他爸爸的手机费用还要高。让他苦恼的是,父母除了加班,在家就吵架,他没有倾诉心声的人,所以就通过手机和不能见面的好朋友聊天,失去手机的日子他不敢想象。
黄鹤在咨询中发现,患手机瘾的学生多半生活孤独,性格内向,朋友少;追求时尚,愿意显富,但不排除有说悄悄话的需要。“一些学生跟我说,班级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都有手机,甚至父母也把给孩子买手机作为对‘学习好’的奖励。“ 黄鹤认为通过这些咨询,家长和老师急需这样的建议:
家长和社会应该了解到,孩子需要有正常宣泄的渠道,而这种渠道正常就应该建立在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但一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阻塞了渠道,孩子转而寻求别的寄托。
应该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发现孩子的手机费用高昂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引导孩子在用手机时定期定时发信息,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可以用,不应该立刻禁止,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习惯。
建议老师对学生用手机进行人性化管理,比如上课时候代为保管,放学后再归还。
提倡家庭和学校建立共融和谐的氛围,让孩子走出孤独,跟自己畅意交流。
【案例分析】“手机瘾“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病因是使用手机行为失控。患者主要表现为不使用手机就会焦虑不安、莫名其妙发脾气,无法集中精力做事,并伴有心悸、气短、头疼、头晕、手脚发麻等不适的感觉。
“如果任其发展可能就会像毒瘾、网瘾一样难以控制。“西安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师建国介绍,治疗“手机瘾“首先要学会放松,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朋友们一起去玩,或者借助读书看报等转移注意力。还可以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慢慢延长手机不在身边的时间。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为自己设计一种治疗方式,或者配合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测测你有没有“手机瘾“
据西安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师建国介绍,下面症状只要对上3个,就可以诊断为“手机瘾“:
1、 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烦躁难安;
2、 手机不在服务区内坐立不安;
3、 睡觉时也要开着手机;
4、 老去看手机是否自动关机;
5、 常常觉得手机在响、在振动,拿出来看看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