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法国作家巴兹曾说:“未来的学校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感情“。看来优化感情、培育良好的情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良好的情感来自于融洽的师生感情,而爱心是情感的融化剂,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动力。
一、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爱心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懂得快乐和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性和荣誉感,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可以说,尊重和信任是爱心的别名,你有了爱心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并为他们提供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教师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感情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与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同步中的互补。
二、爱之切,才能感之深
1、冷酷无情,缺乏爱心会导致师生感情的对立
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爱,然后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别人,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回报爱的需求,最后将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给予真诚的爱,那你就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爱戴。反之,缺乏爱心,冷酷无情就会导致师生感情的对立。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是在千家回龙庙,那时每天吃中饭前都要在“天井“里集队,听值日老师“训话“。有一次一个大热天,是我们班主任值日,当他讲得头头是道,满头大汗时,除了我们六年级全班同学比较规矩以外(碍于自已班主任值日),其他班级有些同学因听得厌烦了就嘀咕起来,这时班主任脸色一沉大声宣布:“六年级的全部留下,其他的同学可以吃饭!“不料,一位男生急于伸辩:“老师,我们班没有人吵,为什么要留下来?“班主任二话没说,伸手劈了他一个耳光,然后厉声道:“你们不吵怎样,给我统统站在这里,一个也不能少!“随后他顾自走了。老师简单粗暴、不注实际、不合情理的态度使我们感到屈辱和愤怒,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我们在烈日下站了半小时左右,都不约而同地溜回教室,连饭也不吃,一边发泄,一边酝酿,一场对抗性的行动爆发了――全班逃学。
为什么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大胆的举动,更何况集体逃学。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世上最大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心灵的伤害“。所以当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之时,就会引起极大的反感以致反抗。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多么需要老师的公平,多么渴望老师的关爱和信任,而粗暴、冷酷、武断的态度、不讲公平、颠倒事非,不注实际的处理,只会伤害心灵、扭曲情感,一旦情感被扭曲,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情绪对立,怎么还谈得上师生感情呢。
2、扭曲的爱心会使学生避而远之
我们的老师出于恨铁不成钢,往往对“难管“的学生总是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说什么“严就是爱“。其实这样的爱不是真诚的爱,而是扭曲的爱。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严“一定要把握尺度,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他们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要尊重他们的伸辩,甚至宽容他们善意的恶作剧,谅解他们一时盲目的过失,要深入了解,谨重处事,因为这是爱的内涵,爱的要求。当我刚进入教师角色时,因受“严师出高徒““严就是爱“的影响下,我总是扳着脸孔对待学生,一有“越轨“,就会严厉指责,决不放过。有一个学生在校旁的小店里骗了10张贺年卡,当另一位学生告诉我时,我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涨红着脸想说什么,可是我说,现在不是你说话的时候,你根本没有理由可以说什么,因为你骗了人家的东西,这就是诈骗,你给班里出丑、抹黑,一顿“急风暴雨“之后,要他立即去退还贺年卡,后来这学生见了我就避而远之(学期结束时,他告诉其他同学,说这10张贺卡是赊来想送给老师的)。这件事虽然早已过去,但被我“严就是爱“--这扭曲的爱心伤害了的那颗心灵的伤疤却已难以愈合;现在他碰到我时,虽然还叫一声“老师,“但心灵之间的鸿沟永远也不能填平。
3、真诚的爱心使师生感情融洽而亲和
(1)同情的力量
同情是善良的姊妹、是爱的别名。一代伟人毛主席看了苦戏会潸然泪下,敬爱的周总理想起百姓的苦难会泣不成声。国家领导江总书记宽厚仁慈,在动情之时会声音哽咽。他们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蕴藏着对老百姓的慈爱和同情。我们教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在新联中学时,主动接收了一个“十人见了九摇头“的乱班(初一(<3>)班),并立意要改变这个班的面貌。当时教室里破桌、凳脚、断柄扫帚,纸屑垃圾几乎占了半个空间;上课时人声鼎沸,象个自由市场;下课时“孙悟空大闹天宫“,教室变成了马戏团;偶尔翻一本学生作业本,作业本背面写着“狗腿子“、“王八蛋“之类的名词,据说是给老师取的绰号;门背后堆着一捆破碎碎的教鞭,说是学生送给老师管纪律用的。我面对这一切,又望着全班50个活生生的学生,顿时心潮起伏,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这50个学生不是在白白地耗费宝贵的生命吗?可是他们自己还全然不知,还以为“自由“极了。这50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孩子啊!这50个孩子又无不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吗?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怜悯之情在内心的涌漪。一旦怜悯之情产生一种爱的动力。那它的力量不可低估。当然,爱不是轰轰轰烈烈之事,也不是惊天动地之举,而是象“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而老师要把爱象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位学生。我接收这个“乱班“的时候,首先把对学生的爱体现在细微之处,譬如他(她)摔倒了去扶一把,他不认识路去指一指,他(她)生病了就端上一杯水。让学生体味到老师的可亲、学校生活的温暖。因为你能真正地同情、体谅、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与你开诚相见、就会照你的意愿和目标付之行动。一年后,这个“乱班“成了先进班,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初三升学考时,大部分学生分别升入高中、技校和中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可见爱的力量能使师生共鸣,然后得到爱的收获。
(2)信任是希望
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成功的希望。我对这个“乱班“的学生首先表示了发自内心的信任、尽管这个班被视作一无是处,但我觉得最差的地方也有闪光点。每次我走进教室时,我不摆架子、不扳脸孔、不指责、不训斥,微笑着跟同学们打招呼。第一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我亲手捧出那捆堆在门背后的教鞭,并点燃了火柴,教鞭燃起熊熊烈火,“师道尊严“在烈火中变成了灰烬,但孩子们的生命之火越焰越烈,他们在我的举动里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这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反映,而情感的力量不可低估,那些从来不关心集体,不爱护公物的学生从家里拿来了锤子和钉子把班里的破桌破凳一一地理修好。用抹布把门窗桌椅擦得一干二净,有几个被称为“老皮蛋“、“老捣蛋“的学生拿来了石灰和刷子把教室四周的墙壁和天花板洗刷一新。把一个乱糟糟的场面变成了亮丽堂皇的教室,体现了全体学生的智慧和热情,更体现了信任的力量和希望,这是爱的动力。
(3)宽容的喜悦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提出“汝作司徒敷教--在宽“的要求。而“宽容“对于今天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脾气急躁的老师往往对待淘气或有错误的学生,不是高声呵斥,就是拍桌瞪眼,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就是“好不了“、“学不好“、“真笨“、“真傻“之类的讽刺挖苦。君不见体罚、出走、辍学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缺乏“宽教“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关系。
国际教育基金会指出:“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人的心灵入手,就要使人心充满真爱,“心为身之本“。21世纪多元化的社会里,学生的个性教育最为重要,需要今天的教师循循善诱,求同存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健康心理,而教师的宽容,才能深入内心世界,从而调整学生的心态。
宽容即理解,有胸怀舒畅,心怀宽大,海内百川之意,是对他人自尊性的一种特殊的尊重,宽容是把阳光无私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哪怕是犯了错误的甚至对曾经冒犯过自己的学生也要持一颗宽容平和的心,宽容是一片冰心,她能传递人性,唤醒良知。你对学生的宽容,得到的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那时我接收的那个乱班,据前任班主任说:“胡芦里的法宝也用完了,就是治不好这个班。“其实也不是治不好,而是师生之间缺乏感情,不是吗?一大堆教鞭都敲碎了,难怪学生要骂你“狗腿子“、“王八蛋“,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来服你呢?这个乱班里有一个“十人见了九摇头“的学生,他偷懒逃学,吵闹打架,调皮捣蛋归咎于一身,学习成绩班里倒数第一,还给每个老师取绰号,一次上课时,他眼睛盯住我念了一声“排骨“,据说背地里也经常称我“排骨“(因为我很瘦),但我没有记在心,也没有发脾气,维护了他的自尊。不过要改变一个后进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时不时总要生点是非,惹你生气,如果此时捅一捅他的“伤疤“,揭一揭他的“老底“,那就会使他自暴自欺,破罐子破碎,就是一块璧玉也会变成一块废铁。因此我对他一宽再宽,耐心帮助,意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后来他进步很快,还成了我的帮手,并考上了高中,这不是宽容的喜悦吗?
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迂就,姑息和放纵,而是要宽而有方,宽而有度,宽而有爱,重在使学生喜欢老师,乐于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智慧和才能。
总之,爱是深沉的、广博的,用爱心凝聚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品德素养。在师生心理相溶的情境中,新世纪的教育思想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爱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动力,感情的力量不能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