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音乐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06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2730

学科:音乐          类型:音乐备课组活动

时间:202496   地点:广泉楼

主讲人:徐丹

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集备

一、学习目标:

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合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了、对民歌的基木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一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欧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创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宇。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陕北民歌网址等。

(三)影视音乐中的欧北民歌。如:《血色浪漫》、《信天游》等。

(四)教师能亲自演唱的西北民歌。

(五)学生搜集到的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展现个人专业技能,直观给与学生感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课什与视频资料,多给与学生提供民歌的信息资料,逐渐形成对民歌的情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建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或问题导入,在此基础上去多听、多唱、多想、多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用对比赏析法与体验法。

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如: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写上简称:探究的环节可直接用书后的第二题与第四题,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用第一、三题等。

(二)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尽量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认真肉读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带着书后相关问题去体验、探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注重引导好学生参与实践表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带学生们多模仿方言演唱民歌,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形成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兴趣、审美情感。

可通过知识问答、演唱展示、创编、鉴赏、交流、等各种活动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