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美术组备课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4-09-13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2818

学科:美术组

类型:备课组活动

时间:2024年913    

地点:录播室

主讲人:徐鹏

主要内容:

课题: 绘画中的《绘画中的色彩》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工具准备

水粉纸、水粉笔、铅笔、橡皮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情境设计,呈现风景画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光色之美。

讲授新课

1、

光源是什么?光线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

2、

作品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分析物体的形、色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五幅《鲁昂大教堂》中的光源色相、受光角度、时辰对教堂墙体产生的色彩变化的影响。

什么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产生变化?              

结合作品,分析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在经典绘画作品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不同气候状态下光源色的微妙变化及其对景物色彩所产生的影响。

3、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静物》中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在绘画表现中的相互作用。物体之所以向我们呈现五彩斑娴的色彩效果,就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这三个因素综合产生的效果。其一般规律有(引导学生先探究,再总结):

①物体的受光部: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是固有色与光源色的综合。其中的高光部分几乎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②物体的背光部:受环境色的影响较显著,其色彩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的综合。背光部 中的反光处,环境色的影响则更明显。

③物体的半受光部:受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都比较小,相对来说固有色更明显

4、运用光与色的知识,尝试用“书签”形式画一幅作品,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