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音乐 类型:音乐备课组活动
时间:2024年9月13日 地点:广泉楼
主讲人:徐丹
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芭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歐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儿首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牧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延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演唱蒙古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 及题材形式。
(二)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戰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三)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
〈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注重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
(三)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和小学阶段己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及相关音乐知识
〈四)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如舞蹈动作,民俗文化等)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中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
因此,要保证必要的音乐时间活动。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以及民族风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必要的少而精的讲解,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