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高二历史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20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3386

学科:历史           类型:高二备课组活动

时间:919日        地点:高二年段办公

主讲人:朱琼林

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单元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单元内容分析】

一、从地位上看,本单元上承第单元《政治制度》,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该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通过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下接第单元《法律与教化》,该单元讲述了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二、从内容上看,本单元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方的文官制度、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本单元重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明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西方文官制度的出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本单元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中央集权体制与古代中国官员选拔考试和监察制度的关系:理解官员的选拔管理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特点,分析影响选官制度演变的因素,客观评价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选官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

(2)正确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现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公平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分析归纳文官制度出现在英国的原因:认识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正确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单元主题分析】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发展趋势、发展规律,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徐蓝:《核心素养统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载于《历史教学》2019年,第19期,第5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知识体系前后的连贯性,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搭建好知识体系的框架。统编高中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跨度较长。在长时段、大地域中找到一个“小切口”,引领学生抽丝剥茧,“窥一斑而知全豹”,将高度浓缩的内容化为有血有肉的历史图景,使高唱入云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开花。基于课标,立足学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小切口 大历史”,结合一些人、物、事,以小见大,探究从古至今选官制度的发展,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情分析】

从学习基础上看,本单元的大部分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已经涉及,但是知识点的分布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本单元的内容从整体上、系统上架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从古至今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从学习内容上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且涉及许多跨学科的专有名词,所以较为枯燥难懂。但是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生活往往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学设计应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来设计情境,以增进对历史的亲切感,将学生兴趣点和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从学习水平上看,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喜欢挑战具有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并且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核心素养也得到一定发展。

【单元目标分析】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2.了解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3.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知道晚清、中华民国、新中国选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单元教学立意】

第一节 以小见大:文物中承载的历史(第五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简言碑语——从竹简、壁画、石碑一探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

二、獬豸所见——以明清监察官员服饰二探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第二节 管中窥豹:事件中记录的历史(第六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刺杀事件——文官制度之因

二、战争事件——文官制度之变

三、落榜事件——文官制度之认识

第三节 见微知著:人物里见证的历史(第七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那两人:时也命也 慎始“难”终(透过严复与伊藤博文相似的教育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探究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二:那个人:初心易得 始终难守(以国父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探究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那群人:民忧我念 民盼我行(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为例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