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音乐 类型:音乐备课组活动
时间:2024年9月20日 地点:广泉楼
主讲人:徐丹
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醇厚的中原韵》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与地方风格。
(二)探究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对比鉴赏《孟姜女哭长城》与《孟姜女〉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三)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认识民歌民俗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体味中原民歌的音乐风格,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难点:探究这儿首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和“起承转合”,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三、教学内容
《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好汉歌》
四、教学资源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山东、河南、河北民歌。
河南民歌
赶嫁妆(河南民歌)
锡剧 十二月春调
黄梅戏 十二月调
(三)教师能亲自演唱的中原名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四)学生能唱的、家里有的中原地区民歐資源。
(五)家长会唱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歌。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用好课后的拓展与研究题目,明白课后题的意图,让其为教学有效服务。
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演唱、聆听、表演等活动体验音乐,扩大曲目的积累,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增强理性分析与研究音乐的能力。
(二)学习指导策略
1.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尝试,让学生学握简单的超越谱面以外的、满足自我的方式进行即兴创造和表演的活动,享受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外的成功感与愉悦。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2.民歌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