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高一地理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27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2632

探讨下一星期教学内容

学科:地理              类型:高一备课组活动

时间: 9月27日         地点:广泉楼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成娇

主要内容:

一、10月初第一次月考考试安排

各班级进度核对

明确考试范围:第1章,第2章,第3章第1节

明确考试重点:

大气运动

分值分布:

选择题30题共60分;综合题2题40

确定命题人:宁慧玲

试卷审核:王成娇

二、集体备课《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教材分析】

《何时“蓝天”常在》是在学生学习地球上大气相关知识之后设置的问题究课。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 该内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起着深化知识的作用。从学科育人角度来看,“问题研究”是推动学生的“关键能力”向“地理素养”升华的“云梯”,因此也可以看作是相关地理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载体,即形成“核心价值”的载体。教材所设置的活动较宏观,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成都市区域特点设计实践活动。先将问题落实到具体区域——成都市,抽离出使“蓝天”不常在的核心问题:雾重污染天气,以此为逻辑 起点, 进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解决问题是本节课 的重点内容, 课前学生搜集了伦敦烟雾事件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置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归纳措施的类型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将搜集的文 本材料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真正提升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 养地理实践力。结合伦敦烟雾事件进行知识迁移,讨论成都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施。要求学生整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路, 从多元的角度分析问题, 理解要素之间的作用与联系,再次实践研究地理问题的思维路径。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三个课时的学习, 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 人类向 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导致大气污染。本课时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分析成都雾 重污染天气形成原因以及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和时间的基础上,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成都雾标本兼治的治理措施和所需时间。该环节的探究重在对信息的梳理与整合,为此安排学生课前搜集伦敦烟雾事件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

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和整体性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