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学科:化学 类型:高三备课组活动
时间:10月16日 地点:高三楼四楼办公室
主讲人:李贵花
主要内容:硫及其化合物集备
【命题规律】近3年新高考卷对于该专题主要考查:
1.二氧化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2.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探究
3.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备考策略】熟练掌握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熟悉各物质的特特殊性质及其应用;明确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命题预测】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素材。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选择题、实验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等形式进行考查的试题比比皆是。
考法1 硫和二氧化硫的结构与性质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ⅥA族,处于p区,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16种,不成对电子数为2,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下同),非金属性大于磷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磷元素,电负性大于磷元素。
1.硫
(1)硫与某些金属与氢气反应表现氧化性
2、二氧化硫
(1)分子结构:二氧化硫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数为1,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构型为V形,属于极性分子,常见的等电子体为O3。
(2)性质:SO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①SO2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②亚硫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2SO3<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1.bin>H++HSO3—,HSO3—<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2.bin>H++SO32—
③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的产物与两者的相对用量有关
④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
⑤酸雨产生的原因在工业城市中主要是由含硫煤的燃烧引起的,在煤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少用原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都能减少SO2排放。
⑥实验室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
3、三氧化硫
(1)分子结构:三氧化硫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数为0,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属于非极性分子,键角大于(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二氧化硫的键角。
(2)性质: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能与水、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
4.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1)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2)酸雨危害:①直接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疾病;②使土壤酸化,损坏森林;③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电信电缆等。
(3)酸雨防治与各种脱硫技术
考法2 硫酸的性质
硫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和羟基氧的个数比为1:1,属于强酸;亚硫酸中的非羟基氧的个数为1,属于中强酸;硫酸根离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0,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与硫酸根离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原子个数的等电子体为磷酸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四氯化碳(四氟化碳等);亚硫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1. 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状液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无挥发性的强酸,溶于水,能以任意比和水混溶。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1)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2)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温馨提示:浓H2SO4与铜反应应注意随着H2SO4的消耗,会慢慢地变成稀H2SO4,所以足量的Cu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SO2的物质的量要小于浓H2SO4的一半。
3.SO32―和SO42—的检验
(1)检验SO42—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
①Ag+干扰: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Ag+干扰,因为Ag++Cl-=AgCl↓。
②CO32—、SO32—干扰:必须用酸酸化(不能用稀HNO3酸化)。
(2) 检验SO42—的正确操作: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3)SO32―离子的检验:一般是加入盐酸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KMnO4(H+)或溴水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来区别是否是CO2还是 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