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生物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531

学科:生物                           类型: 教研活动

时间:2024年1031              地点: 生物活动室

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片段教学《植物生物素发现历程》

在本课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问题的讨论及相关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

一、导入新课(融合点1)

展示豆苗生长缩时视频,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1.视频中植物生长方向有何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导致植物形态改变?植物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何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总结答案后抛出问题:为何植物具有向光性呢?

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植物生长素探究历程)(融合点2)

教师创设问题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史实验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到相应结论或验证相应观点,探究植物向光性生长。

问题一:选用何种实验材料?

利用课前培育的燕麦胚芽鞘,结合ppt图片让学生认知胚芽鞘部位,并判断若长出真叶是否适合用作探究实验材料。

问题二: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什么部位?

先分析达尔文实验的其中两组,得到预期结果及对应结论,初步判断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利用虚拟实验课堂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本节课实验均涉及植物生长过程,是普通课堂无法完成的,通过虚拟实验的引入让学生在本节课内获取实验结果,引导得出结论。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