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探讨下一星期教学内容
学科:地理 类型:高二备课组活动
时间: 12月13日 地点:广泉楼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罗小玲
主要内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导入与背景介绍
1. 定义与特点:
介绍了生态脆弱区的定义,即指由于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而需得到特殊保护和治理的地区。
阐述了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特点,包括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大、生态系统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以及生态意识薄弱等。
2. 分布与影响:
分析了生态脆弱区的分布情况,指出其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强调了生态脆弱区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二、综合治理策略与措施
1. 政策法规制定:
提出了政府应制定与生态脆弱区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以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 生态修复:
强调了生态修复在生态脆弱区治理中的重要性,包括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以修复土壤、水体和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生态教育:
提出了加强对生态脆弱区居民和企业的生态教育,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可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生态学习班和讲座等。
4.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生态脆弱区的治理工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治理工作的进行。
三、案例分析
1. 北方农牧交错带: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分析了其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2. 库布齐沙漠:
介绍了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以及形成的自然背景,并分析了其土地沙化的人为原因。同时,探讨了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措施,包括治沙和脱贫两方面。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1. 教学目标:
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定义、特点与分布,掌握综合治理策略与措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
2. 教学方法:
提出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流程:
设计了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
4. 课后拓展:
提出了课后拓展任务,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案例,并撰写小论文或报告。
五、活动总结
1. 收获与成果:
备课组成员通过本次活动,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不足与改进:
备课组成员也指出了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