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高一历史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27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664

学科:历史             类型:高一历史备课组研讨

时间:12月23日          地点:广泉楼5楼

主讲人:胡海丽

活动主题:《解放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课。教材从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

二、核心素养

(1) 唯物史观: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尤其是阶级矛盾。理解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 时空观念:明确解放战争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能将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准确排列,并理解其在不同地域的发展进程。

(3) 史料实证: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回忆录、档案等,证实解放战争中双方的战略决策、战役过程等。利用史料来验证对解放战争原因、进程和结果的理解。

(4) 历史解释:深入解释解放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如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与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全面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在解放战争中不断壮大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过程。解读解放战争中重要战役的意义和影响。

(5) 家国情怀: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求解放的不懈奋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党的崇敬。感受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决心。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了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矛盾和革命的必要性。对国共两党的历史和关系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一些相关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进程、战略决策和重要战役的细节掌握有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如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735273990775809.jpg

1735273990936658.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