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高三政治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21 发布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 1616

学科:政治类型:高三备课组活动

时间:2月18日        地点:高三二楼办公室

主讲人:黄秀珍

主要内容:开学前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构成:本次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共21道题,题型包括选择题16个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共52分。

2、考试内容:本次考试考查范围为必修一、二、三、四,选必一、二、三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国家财政政策、经济全球化、党的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基层民主、实现人生价值、国体与政体、侵权与继承、逻辑与推理等内容。试题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覆盖面较全,注重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的素材较新、与时政联系紧密,设置的情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现社会热点,问题设置较合理,符合课标要求。

(二)考情分析

从学校整体的平均分以及得分率可以看出,客观题中第14题、第15题、第9题、第10 题、第12题、第13题,错误率较高,得分率低于50%,这些题目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其选项并不容易直接从“排错”角度排除,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而学生对相关教材原理的理解不够准确,对材料理解出现偏差,从而未能将材料与原理实现有效对接。

主观题得分率普遍不算太高,说明学生对教材核心原理的识记背诵不够,对知识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其中第19题得分率最低,只有33.67%,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教材知识的结构化识记存在问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如主观题第20题第1问考察哲学的辩证法,得分率仅为23.82%,属于差距较大的一道题。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哲学的分类,无法准确选出选择支。

2、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如客观题第12题考查选必1“国体与政体”的知识,学校得分率仅为53.03%,平时练习中做的试卷中有类似的题目,但这里换个国家材料稍有变动学生得分率就很低,这也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有很大关系。

3、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政治学科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学生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客观题中,解读信息能力差导致学生选择出现偏差,在主观题中出现答题凌乱、啰嗦、不完整等失分情况。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可谓重中之重,从某种程度上说,设问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者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答题语言、学科术语使用不规范。从学生作答中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知识掌握差,不会背诵核心原理,胡乱随意写答案,字迹潦草,缺乏条理,照抄材料,不能将教材原理与材料实现有机结合,语言表达能力差,学科专业术语匮乏。

(四)后期改进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以教材为载体,对有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学生的识记情况,对重要知识做到胸中有数。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政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引导学生多讲多问多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加强技巧性训练。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其次是加强养成教育,严格规范要求学生。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注重培优补差。高三与高一高二不同,时间有限,且我们现在实行大班教学,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考察,因此,要注重对分包生、班级目标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差,鼓励引导政治的学习,提升成绩,从而提高政治学科对班级一本、二本生成绩方面的贡献。

1740126541922435.jpg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