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第一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3982010 举报邮箱:fjjnyzbgs@126.com 举报入口
本站已通过国家IP/ICP备案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0018089号
![]() |
|
探讨下一星期教学内容
学科:地理 类型:高二备课组活动
时间: 3月21日 地点:广泉楼五楼会议室
主讲人:杨民云
主要内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高二 | 班级 | 授课时间 | ||
课题 |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课时数 | 1 | ||||
学习 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四种类型(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 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及其重要性。 2.思想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素养成长目标: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增强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
课标教材 | 教材内容:人教版2019年版2024年第5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修课教材第三册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课标要求: 1.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2.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树立人地协调观。 | ||||||
学情分析 | 1.学生基础: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较为陌生,缺乏系统认知。 2.学习特点: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兴趣较高,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3.教学难点:如何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 ||||||
教学过程设计 | |||||||
理念:学为中心、双基生根、思维生长、素养生成、人格成长 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七步:情境引入、问题导学、新知探究、深度学习、当堂应用、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引导探学用结拓) 三段:教、学、评 四分析:课标教材、重点难点、学情基础、教学方法 六设计:用时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两反思:学生活动反思,目标达成度反思 一核心:学生活动和集中练习时间≥15分钟(关键底线) | |||||||
集体备课(初次备课) | 二次备课 | ||||||
1.情景引入(5分钟) 活动设计:展示“64个数字带你认识一棵树的价值”的图文资料(如一棵树每年释放的氧气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提供的栖息地数量等)。 问题引导: 一棵树的价值仅仅体现在木材上吗? 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看不见的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数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 2.问题导学(3分钟) 问题设计: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有哪些类型? 为什么需要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探究。 3.新知探究(10分钟) 活动设计: 供给服务:举例说明(如水资源、食物、木材等)。 调节服务:结合案例(如森林调节气候、湿地净化水质)。 文化服务:展示图片(如自然景观对旅游业的贡献)。 支持服务:通过图表说明(如土壤形成、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四种类型。 4.深度学习(8分钟)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以哈密市为例,分析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本地化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地理实践力。 5.当堂应用(6分钟) 活动设计:情景模拟:假设你是哈密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如何制定一项政策以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政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总结(5分钟) 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强调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核心概念。 7.拓展提升(3分钟) 活动设计:课后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
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供给服务的内涵,即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求。 举例说明:森林提供木材、药材等;河流提供淡水;土地提供粮食、蔬菜等农产品。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受到破坏,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借助示意图和案例,介绍调节服务的作用,如自然环境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涵养水源、调节洪水等,维持生态平衡。 以森林为例,说明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森林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森林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身边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如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作用。 | ||||||
教学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 类型 - 供给服务(水、食物、木材) - 调节服务(气候调节、水质净化) - 文化服务(旅游、教育) - 支持服务(土壤形成、光合作用) 2. 可持续利用 - 原则: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 意义:保障人类福祉、维护生态平衡 | |||||||
分层业设计: 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 提高作业: 以哈密市为例,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保护措施。 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全球范围内某一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退化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 |||||||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通过“64个数字带你认识一棵树的价值”引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地化案例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了课堂参与度。 2.改进之处: 在深度学习环节,部分学生的讨论深度不够,未来可提供更多引导性问题。时间分配上可适当压缩新知探究环节,为深度学习留出更多时间。 |